學歷
-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研究所博士
- 國立台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研究所碩士
- 國立台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學士
經歷
- 砂拉越永續與再生能源論壇演講 (2019)
- 歐洲電池協會離島儲能研討會演講 (2019)
-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第3屆委員 (2019)
- 台電公司電力交易平台籌備小組諮詢委員 (2018~2020)
- 主持再生能源憑證中心規劃與制度研擬計畫 (2017~)
- 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副秘書長 (2010~)
講題: 打造電網和諧的低碳智慧工業園區
摘要: 未來永續高科技園區能源與排碳表現展現於最佳化的能源表現、先進的能源量測、電網和諧、再生能源 、強化冷煤管理等。建築是具成本有效性可配合電網需需求靈活調整需量的理想來源,通常多數電力都是於建築中消費。以美國為例,74%的電力在建築中被消耗。為追求電網轉型和無碳社會,建築與電網間的運作策略將是一大關鍵,次世代建築主要追求永續發展、節能、綠能且兼顧強韌性的淨零碳建築,然而隨著未來電力系統淨負載曲線多樣化,將需發展電網最適化建築,透過加強與電網間的互動,實現電網與建築間的和諧運作,對電網的穩定將有最佳化貢獻。
摘要: 未來永續高科技園區能源與排碳表現展現於最佳化的能源表現、先進的能源量測、電網和諧、再生能源 、強化冷煤管理等。建築是具成本有效性可配合電網需需求靈活調整需量的理想來源,通常多數電力都是於建築中消費。以美國為例,74%的電力在建築中被消耗。為追求電網轉型和無碳社會,建築與電網間的運作策略將是一大關鍵,次世代建築主要追求永續發展、節能、綠能且兼顧強韌性的淨零碳建築,然而隨著未來電力系統淨負載曲線多樣化,將需發展電網最適化建築,透過加強與電網間的互動,實現電網與建築間的和諧運作,對電網的穩定將有最佳化貢獻。